波尔卡图片怎么画
大家好,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波尔卡图片怎么画的话题,同时我们也会聊聊,感谢您的关注,接下来进入今天的分享!
本文目录
波尔卡,这一源自捷克的民间舞蹈,以其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舞姿,成为了世界舞蹈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波尔卡的音乐和舞蹈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更能体会到艺术的无限魅力。本文将带领读者通过一幅波尔卡图片,走进绘画的世界,探索波尔卡艺术的创意之旅。
一、波尔卡图片的解析
1. 色彩运用
波尔卡图片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红色、蓝色、绿色等明亮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这种色彩运用,用丰富的色彩来表达波尔卡的欢快氛围。
2. 动态表现
波尔卡舞蹈节奏明快,舞者动作夸张。图片中舞者的姿态和表情生动,展现出了波尔卡舞蹈的活力。在绘画时,我们可以通过动态线条和光影变化来表现舞者的动感。
3. 舞蹈元素
波尔卡图片中充满了舞蹈元素,如旋转、跳跃、摆动等。在绘画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元素融入到画面中,以增强画面的动感。
二、绘画创作技巧
1. 基本构图
在绘画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画面构图。波尔卡图片的构图通常以舞者为中心,周围环境作为背景。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在画面中合理安排舞者和背景的关系。
2. 线条运用
波尔卡舞蹈动作丰富,线条运用尤为重要。在绘画时,我们可以运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舞者的姿态和动作,使画面更具动感。
3. 色彩搭配
波尔卡图片的色彩搭配极具特色,我们可以根据图片中的色彩,调整画面的色彩搭配,使画面更加和谐。
4. 光影效果
波尔卡舞蹈在舞台上的光影效果十分迷人。在绘画时,我们可以运用光影变化来表现舞者的轮廓和动态,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三、波尔卡艺术的影响
波尔卡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对世界舞蹈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世界著名的舞蹈家、音乐家都曾受到波尔卡艺术的启发。例如,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就受到了波尔卡音乐的启发。
波尔卡艺术的魅力无穷,从图片到绘画的创意之旅更是让人陶醉。通过欣赏波尔卡图片,我们可以领略到波尔卡舞蹈的优美姿态和欢快节奏。在绘画创作中,我们可以借鉴波尔卡艺术的元素,为画面注入活力。让我们共同感受波尔卡艺术的魅力,走进波尔卡艺术的创意世界。
参考文献:
[1] 赵晓红. 波尔卡艺术探析[J]. 艺术教育研究,2018(12):128-129.
[2] 郭丽芳. 波尔卡舞蹈的审美价值及其在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 舞蹈,2017(1):48-50.
[3] 李丹阳. 波尔卡音乐的特色及其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J]. 音乐时空,2019(5):105-106.
小学二年级音乐《单簧管波尔卡》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课件设计和运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等多方面的客观条件,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做的得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反之,则会事与愿违,如若枯燥乏味的课件必然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好一个课件,因势利导,就能紧扣学生的活动心理,活跃其思维,增强其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小学二年级音乐《单簧管波尔卡》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木管乐器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式和波尔卡。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单簧管的音色及表现力。
3、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和表现音乐的情绪。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乐曲3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轻轻地,我们推开了音乐小屋的门,小屋里正上演着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呢!今天的主角是谁啊?推开门,一起去看看。(播放PPT)。
师:哦,原来今天是木管乐器的专场呢!对了,同学们,你们谁认识我们的木管乐器啊?说说我们学过的乐器中谁是木管类乐器呢?
生: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木管家族的成员吧!(出示PPT,木管类乐器的分类)。
木管类乐器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
师:木管家族的成员们看到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来看她们,想在音乐会开始之前,和我们来做个游戏,它们每个都身怀绝技,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听声音找到它们。(出示连线PPT)。
师:(播放双簧管演奏歌曲)大家觉得刚才的这首歌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生:优美的、温柔的。
师:那你能给它和自己的照片连上线吗?(生连线“双簧管”)。
师:(播放长笛演奏歌曲)和双簧管比,你觉得这种乐器的音色有什么区别?
生:稍微的欢快了一些,音色更加抒情了。
师:老师认为长笛的音色,像一个美丽的少女。
师:帮它找到自己的照片吧。
(生连线“长笛”)。
【 篇二 】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难点】
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
及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
【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ZUI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
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想一想,说一说。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ZUI深的情感和ZUI美好的祝愿。
五、ZUI后,让我们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坐上小马车回家吧!
(下课)
【 篇三 】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初步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初步了解乐曲各个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对主题旋律的记忆力,并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分辨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分乐段聆听后让学生通过图解为乐曲分段。
教具准备:PPT、钢琴、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杨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去欧洲的波兰去旅游,但是啊出发之前,我们要收拾一下行囊,整理一下心情准备快乐地出发吧!聆听——A段
三、分乐段学习乐曲
1、A段的认识
师:刚才这段音乐带给我们怎样的心情呢?(生:开心、快乐…)看来小朋友们都已经调整好心情了。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欢快地心情,在音乐小火车的带领下高兴地出发吧!——A段
师:小火车欢快地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奔跑着,我们也一起来给它加加油吧!我们做一个接龙游戏,我拍红色字体的节奏,你们来拍黑色字体的节奏。
师:(点评)小朋友们拍的真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接龙游戏——拍一拍。——A段师生接龙
师:小火车跑的很开心现在要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让我们用耳朵来把他们找出来,当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就拍出来表现它,说明你已经找到他了,看看谁的小耳朵ZUI聪明。
——听全曲
2、揭示课题
师:其实呀我们刚刚听的这首好听乐曲,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和认识的乐曲,我们一起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它叫什么名字为好呢?A、《笛子波尔卡》B、《单簧管波尔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乐曲叫《单簧管波尔卡》,是由波兰的作曲家普罗修斯所创作。——贴课题在黑板上单簧管之前我们学习过《加伏特舞曲》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单簧管,他又叫黑管,波尔卡是什么意思呢?它是一种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活泼的舞蹈名称。——点PPT
3、B段认识
(1)、师:由于欧洲距离我们中国很远很远,所以我们这次旅行路途非常的遥远,要经历许多各式各样的地方,刚才我们小火车就欢快地在辽阔平原上奔跑着,接下来我们来听听小火车又行驶在什么地方呢?——听B段
生:
师: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2)、生画图形谱(其他小朋友用手指在空中也跟着一起画图形谱)
(3)、自主创编舞蹈
3、C段认识
(1)师:小火车爬行完一座座大山之后,现在小火车要钻进隧道了,小火车在钻进隧道之前啊它要发出WU……警示人们,我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火车是怎么叫的?
(2)模唱旋律
四、全曲欣赏
1、聆听全曲,揭示乐曲结构。
小火车这一路经过了3段不同的路段,是哪三段呢?
生:1段在平原上欢快的奔跑2段是小火车爬山岗,3段是穿行隧道。我们把这三段音乐取一个名字,把他们区分开来,A、B、C你们能区分开吗?我们现在玩一个游戏,游戏的规则是分组进行,当你听到音乐的时候就起立,做相应的动作,并一名派代表到黑板上贴相应的图片,第一大组听A段,第二大组负责听B段,第三大组负责听C段,用歌声来模仿小火车的行驶。大家都清楚自己的游戏规则了吗?大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示你已经听出来了。
2、拓展欣赏波兰美景
师:我们这次旅行经过了A段的平原奔驰,再到B段的爬山行驶,然后到C段穿隧道,ZUI后到达终点站波兰了。让我们一起看看美丽的波兰吧!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单簧管波尔卡》,还欣赏了美丽的波兰,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开着小火车走出教室吧!
《铁匠波尔卡》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铁匠波尔卡》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喜爱音乐,并形成一定的良好聆听音乐的习惯。
2、学生在聆听、体验、律动等活动中,充分体验音乐实践的快乐。
3、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每个乐段的衔接处,并连贯的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
由于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我采用了视频、律动、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根据音乐的特点,我还结合了哼唱和表演等音乐活动让学生参与音乐体验。
一、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小朋友们看看视频中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生:……
师“其实他们是铁匠,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靠铁来打造出各种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来养家糊口”
“那你们有看到视频中的人用着怎样的工具在打铁?大小一样吗?声音是怎样的,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吗”?
“我们再来看一遍视频,听听大小铁锤的敲出来的节奏是怎样的,用你自己的声音模仿一下”(进而说到大小铁锤的速度)
2、出示节奏谱
师“现在老师要把你们分成两组,分别代表大小铁锤”出示节奏谱,并分组。
“你们为大铁锤,大铁锤的动作是怎样的?”
“你们为小铁锤,小铁锤的动作又是怎样的?”
“大小铁锤们,我们一起合作试试吧,记得带上你的动作”。
3、乐器伴奏
师“同学们,如果要用打击乐器为我们伴奏,应该用怎样的乐器比较合适大小铁锤呢?”
生:(回答)
师“那我请两位同学来做代表为我们呢伴奏好吗?”选择学生为其伴奏。
师“其他同学继续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表现”。
二、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50年前,奥地利有位作曲家就是听到了这美妙的打铁声,于是创作了一首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首乐曲,听完告诉老师从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铁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2、“因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找到铁匠打铁,铁匠也非常高兴每天都能帮助到大家,你听,铁匠美好工作的一天又开始了,他正哼着歌儿朝铁匠铺走去”。
三、分段聆听
(一)第一部分
1、聆听第一乐段,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接着指着旋律谱用“叮”哼唱,并在每句最后一拍拍手。
2、“小朋友们愿不愿意跟着老铁匠去铁匠铺看看?”
“那请小朋友们拿出你的手指随着铁锤的路线一起唱唱吧”。
3、师“我们刚刚唱了几句?”“你是怎么发现的”“拍手是在每句的什么时候出现?”再随音乐做一次。“也就是说我们走了四条路才到铁匠铺,现在,请同学们起立,伸出你的右手,我们先朝右手边方向走,每当我们唱完一个乐句后,请你转身朝另一个方向走好吗?”带领学生走了一次后,请学生自己完成一次。
4、师“欢迎各位来到铁匠铺,老铁匠托我考大家一个问题,我们要做什么准备工作,坚硬的铁块才能被我们敲出想要的形状?”
生:(回答)
5、当学生说出有关火的答案后,师“你真聪明,其实铁匠铺一般都有一个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都有一个用手拉的风箱,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谁可以来模仿下拉风箱的动作?”
请全班同学一起做一做(12,12,12)提示学生面对圆心做动作。
6、“我们跟着音乐试试吧”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的做动作,并在打铁声出现时在黑板画出旋律线。
7、师“刚刚在拉完风箱后,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生“打铁声”
师“根据老师所画的旋律线你能知道哪里是大铁锤和小铁锤的声音吗”?在学生描述完答案后,老师进行旋律线的讲解,并带领学生随这部分音乐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和做打铁的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跟着音乐用声音和动作再来表现一次吗,面对圆心拉风箱,准备~”
8、师“其实我们刚刚所表现的‘走路去铁匠铺’‘拉风箱’和‘打铁’是《铁匠波尔卡》这首乐曲的`第一部分,现在你们可以将这一部分完整的表现一次吗?我要请出几位同学为我们伴奏”。
师在主旋律前“do’sol’mi’do’re’(叮)”处唱“一起打铁去(铃鼓)”,并随之引导学生表现动作。
(二)第二部分
1、师“小铁匠们表现的真棒。你听,老铁匠满意的看到你们的工作成果,他们在用怎样的方式庆祝呢”
师“其实老铁匠们正在随着美妙的打铁声舞蹈着,这种舞蹈就叫做‘波尔卡’,小铁匠们要不要跟老师学一学”
2、师“我们手拉手,同样的还是朝右手边开始走,12345678,反方向22345678,换32345678,再换方向42345678,;接着男生请伸出你的右手,绕着你右手边的女生面前转一圈123456刚好回原地拍拍手,接着,女生在刚刚的男生面前跑一圈223456回原地拍拍手;再自己转一圈323456面对中间拍拍手,然后右脚、左脚、右脚、左脚”
3、师“记住了吗,那我们完整跳一次”接着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试一次。
(三)第三部分
1、师“小铁匠们跳的真好,刚刚我们听得是乐曲的第二部分,让我们继续往下听,接下来这一部分和那一段相同呢?”播放乐曲第三部分。
2、在学生说出与第一乐段相同,并且结尾处不一样时,师“原来在我们跳完舞后,铁匠们又回去铁匠铺继续工作了,让我们再听一次,数一数大铁锤出现了几次,小铁锤出现了几次”。
3、在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后,表扬并进行第三乐段的表现。
师“原来在两声大铁锤和五声小铁锤中,铁匠结束了这一天的工作,现在我们把这一乐段再表现一次好吗,谁来为我们伴奏?”
四、完整聆听
师“铁匠这一天的工作真的是充实而又高兴的,小朋友们,你们可以将这一天的情景再完整表现一次吗”?
生:(回答)
师“那老师要选出几位同学给我们表现的同学伴奏”。
表演完后请学生依次放好乐器并回圆圈位置坐好。
五、介绍作曲家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这首管弦乐作品来自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他有一百多首管弦乐作品,这首《铁匠波尔卡》是其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今后我们还会学习到很多他的作品,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们再见!”
今天的分享围绕波尔卡图片怎么画和展开,希望对您有所帮助!